石城县2019年牛蛙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来源: 访问量: 发布日期: 2019-12-06 11:28:00

一、基本情况

2018年初春,欧冠盘口:多地出现新建牛蛙养殖场现象,当年5月初到12月底,全县牛蛙养殖面积由初建100多亩猛增至400多亩。由于牛蛙养殖门槛低;饲料和用药不规范,蛙肉质量存在安全隐患;养殖密度过高,疫病多发,病死率较高,无害化处理能力难以跟上,导致牛蛙养殖环境“脏、乱、差”,且严重污染水环境及周边种养生态环境。

二、主要做法

为切实改善欧冠盘口:主要流域水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边良好生态环境,欧冠盘口: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欧冠联赛投注:生态文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要求,把保护好赣江源头、开展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头等大事,雷霆出击,铁腕整治牛蛙养殖污染。

(一)明确政策,广泛宣传。201861日,石城县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把生态养殖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立即制定了《石城县人民政府欧冠联赛投注:严禁牛蛙养殖的通告》,并将《通告》印制500份分发至各乡(镇)所辖各行政村、主要人口聚居地等场所进行张贴,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通告》要求自发布之日起,严禁在全县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牛蛙养殖场,对已有的牛蛙养殖场应在2018630日前进行全面拆除;同时,要求各乡(镇)对本辖区牛蛙养殖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建立拆除台账。

(二)态度坚决,合力攻坚。欧冠盘口:成立了由县领导牵头的“牛蛙养殖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组织农业农村、国土、环保、水利等相关部门执法人员成立“石城县牛蛙养殖专项整治综合执法大队”,组建“牛蛙养殖专项整治工作群”,对本县的牛蛙养殖业进行全面清理整治。针对牛蛙养殖户的侥幸心理,20186月份,执法人员遍访已登记的18家牛蛙养殖场,对养殖户当面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督促养殖户提高法律意识,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共同维护欧冠盘口:生态环境,保护好赣江源头“一泓清水”。在走访过程中,对发现漏报的牛蛙养殖场及时补充登记,对发现新养、增养的严厉制止。

(三)落实责任,整改出效。然而,自《通告》发布到201812月底,全县牛蛙养殖户数猛增、面积猛增、分布扩散,涉及全县7个乡镇。针对牛蛙养殖不减反增,养殖户情绪逆反、抵触情绪加剧的局面,“石城县牛蛙养殖专项整治综合执法大队”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迅速会同乡镇因地制宜、主动出击,先行拆除增养、扩养部分养殖设施,清除幼小蛙体、杜绝种源引入,责令养殖技术工人主动退出、工人退职等;通过以点带面,促使养殖户处于难养境地,逐步自行清养退养。各乡镇强化领导责任和属地责任,每个工作日将拆除进度上报“工作群”,农业农村局渔政水产站安排专人,及时建立销号台账、通报拆除进度、督促现场整治。截至20191015日,全县上下形成牛蛙养殖“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良好局面,各养殖户进一步认清形势,思想观念也实行从外地安全流入养殖到石城养殖牛蛙必终止的有效转变,积极配合,有效避免了拆除过程中对立事件的发生,全县牛蛙养殖迅猛增养扩养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三、工作成效

在石城县委县政府的有力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下,经过近一年的共同努力,到20191015日,各乡镇大部分牛蛙养殖场得到有效拆除,全县有效清退牛蛙养殖面积419.4亩,牛蛙养殖面积由421.9亩迅速减少到2.5亩,琴江、大由等乡镇拆除后的牛蛙养殖场迅速恢复到种莲、养鱼等传统种养模式,水渠浑浊的水体再次变得清澈透明

虽然欧冠盘口:牛蛙养殖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目前还有屏山镇2.5亩未清退,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清退拆除后的耕地、池塘还需复耕复养及生态修复;二是整治资金、人力不足、压力大;三是养殖场拆除后造成养殖户资金亏损、思想情绪不稳定等等,存在不稳定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牛蛙养殖污染专项整治执法大队及各乡镇还将按照《通告》要求,全面清退剩余的牛蛙养殖场,并坚决防止反弹;压实保护责任,对清理后的水渠、耕地做好修复、复耕工作;对养殖户的逆反情绪做好政策宣传和心理疏导,确保全县牛蛙养殖污染专项治理工作实现管得牢、退得净、复耕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